一、2022年夏蝗发生趋势
根据去年秋残蝗普查情况、蝗卵越冬死亡率和发育进度调查结果,结合气象资料、滩区环境现状、历年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我市今年夏蝗为偏轻发生年份,发生程度与近几年相当,部分黄河滩蝗区有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夏蝗出土始期在5月上旬、三龄盛期在6月上旬;预测夏蝗发生面积12万亩左右,达标10万亩左右。
主要预测依据:
1、蝗卵平均密度略高于常年。
3月中下旬,全市各宜蝗区进行挖卵调查,共取样点1750个,有卵点38个,占2.17%,高于2021年1.51%,2019年1.33%,2018年1.69%,2017年的1.7%,略低于2020年2.22%。
平均密度每平方米1.18粒,高于2021年1.07粒,略低于2020年1.2粒,高于2019年0.87粒,2018年0.89粒,2017年的1.08粒。
最高蝗卵密度每平方米72粒,低于2021年74粒, 2020年78粒,2019年75粒,2018年85粒,2017年125粒。
不同生态环境蝗卵密度不同。据各蝗区在荒地、路边田埂、农田及空白地挖卵调查表明:路边田埂蝗卵平均密度最高,为每平方米2粒;农田次之,为每平方米0.8粒;荒地为每平方米0.7粒,空白地为每平方米0.6粒;其他生境为每平方米0.36粒。
2、越冬存活率高。全市共检查卵粒1000粒,死亡蝗卵35粒,其中干瘪17粒,霉烂13粒,寄生5粒。越冬存活率为96.5%,死亡率为3.5%,低于2021年5.2%,2020年4.23%, 2019年6.56%,2018年6.93%,2017年5.53%。其中,干瘪、霉烂是蝗卵死亡的主要因素,致死率85.7%。
3、蝗卵发育进度。3月下旬剖检蝗卵272粒,均处于原头期,占100%。目前蝗卵胚胎发育进度接近常年,预计今年夏蝗发生期接近常年,出土始期在5月上旬,三龄盛期在6月上旬。
4、气象条件。去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据预报,4月份降水量偏多0~2 成,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 0~1℃;5 月份降水量豫西较常年同期偏多 0~2 成,平均气温偏高0~1℃。天气条件对蝗卵越冬、孵化和蝗蝻发育无明显不利影响。
5、滩区环境。近年来,受湿地保护、土地流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些滩区很难进行生态改造,耕作粗放,可能会逐步演变成飞蝗孳生地,导致蝗情监测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蝗虫发生的隐患。
因三门峡库区蓄水发电、调水排沙、5月再蓄水,导致库区水位不断变化,使部分滩区蝗卵发育延迟,致使蝗蝻出土时期不一致。
主流河道南移,滩区被冲。三门峡库区灵宝-陕州区主河道向南改道偏移,宜蝗滩区面积减少;滩区被冲,荒草滩地面积减少,我市蝗虫发生程度减缓。
6、秋残蝗面积、密度均低于常年
2021年秋残蝗面积7.15万亩,低于2020年7.33万亩,低于2019年8万亩, 2018年8.1万亩, 2017年的7.97万亩,低于常年7.71万亩。
有残蝗点率为30%,略高于2019、2016年29%,低于2018年31%,2017年33%、2014年31.2%,高于2015年27.5%。
残蝗平均密度每公顷70.45头,低于2020年92.5头,2019年86头,低于2018年93.3头,2017年125.61头,2016年355.75头。
残蝗密度高于每公顷1500头的面积0.02万亩,高于2019年、2020年(未发现高于每公顷1500头残蝗滩区),与2018、2017年0.02万亩持平,低于2016年0.03万亩。
二、夏蝗防治意见
夏蝗防治是一项时间紧、技术性强、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夏蝗发生的严竣形势,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治蝗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夏蝗不危害、不起飞,根据我市夏蝗发生趋势,2022年夏蝗防治工作要继续贯彻“狠治夏蝗,抑制秋蝗”的防治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及早准备防治物资,抓住防治时机,全面完成今年夏蝗防治任务。防治工作主要措施:
1、宣传领导,强化职责。加强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治蝗减灾意识,按照治蝗工作实行“地方首长负责制”和“经费分级负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其职能,及时协调解决治蝗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治蝗工作提供经济保障。
2、准确监测,澄清蝗情。加强蝗情监测,全面搞好蝗情系统调查和定期的大面积普查,澄清达标区和高密点分布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和发布蝗情发生动态,做好蝗情汇报,当好领导参谋。
3、做好物资准备和技术培训.认真落实治蝗所需经费,及早购置治蝗器械、备足农药,组建、培训好应急队伍,确保夏蝗防治的主动性。并做好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求蝗虫防治科学、及时、有效。
4、精心组织,科学防治。在准确掌握蝗情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突出抓好堵窝防治,消灭高密点;总的防治工作的方法步骤是:一是以堵窝防治为主,压低虫口基数。突出抓好麦收前堵窝防治,消灭高密点。二是狠治三龄以前,防止蝗蝻扩散。麦收期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蝗虫控制在三龄前。三是全面监测、重点防治。麦收后组织力量查残、扫残灭角,最大限度压低残蝗基数,抑制或减轻秋蝗发生。
针对蝗虫的生存特点开展环境治理、生态控制技术,加大大型植保机械作业面积,全面提高防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