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小麦中后期发生为害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受白粉病为害后,由于叶片绿色部分被白粉病霉层覆盖,光合作用的效能显著降低,发病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可被灰白色霉层覆盖,同时病菌还直接消耗麦株体内的养分和水分,严重干扰麦株正常新陈代谢,呼吸、蒸腾强度增加,养分和水分丧失加速,抗旱性降低,早衰。严重时易倒伏,叶片早枯,成穗率、千粒重下降,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真菌病害,在流行季节可多次侵染。
据植保部门近期调查,我市小麦白粉病,在沿河槽麦田已成点片发生,最高病茎率10%,比常年同期发生早、发生重。小麦白粉病在水浇地及密度大的麦田有偏重发生趋势,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密切关注小麦白粉病,对达到防治指标发动群众及时防治,降低其危害。
防治方法:亩用20%三唑酮乳油30-4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