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危害,确保我市小麦安全生产。根据小麦病虫害越冬基数、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苗情、品种布局、种植管理水平、市气象局3-5月份天气预报以及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现对2021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一、总体发生趋势
2021年我市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仍将重于常年,其中小麦穗蚜、纹枯病呈偏重发生态势,麦蜘蛛、叶锈病、白粉病中度发生,局部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如天气条件适宜,条锈病、赤霉病有流行的可能,茎基腐病仍会继续加重,叶枯病、小麦孢囊线虫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偏轻或轻发生。
预计全市小麦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1855亩次,其中病害1170万亩次,虫害685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1、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3月1-2日调查,小麦纹枯病平均病株率10%,低于去年13.5%,前年15.6%;小麦蚜虫平均百株虫量5.3头,高于去年的3.2头、前年的4.6头;麦蜘蛛平均密度26.6头/市尺单行,低于去年的40.4头、前年的47.4头。
2、苗情及品种布局
2021年,全市种植小麦464.2万亩(含兰考),据市农业农村局近期组织调查,一类苗58.7%;二类苗23.7%;三类苗17.6%,苗情接近常年。
主要品种为百农207、矮抗58、周麦27、周麦18等。今年我市优质麦面积50万亩,主要品种有丰德存麦5号、新麦26、郑麦7698、西农511等。 从品种布局上看,我市主栽品种抗耐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能力弱,对这些病害发生蔓延较为有利。
3、春季气象因素
市气象局预测,春季降水量略偏多,为120.0~140.0mm(历年均值122.7mm), 月平均气温略偏高,为15.6~16.1℃(历年均值14.8℃)。总体天气条件对病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3月份:降水量略偏多,为35.0~40.0mm(历年均值27.3mm),月平均气温略偏高,为8.5~9.0℃(历年均值8.5℃)。
4月份:降水量略偏少,为25.0~30.0mm(历年均值31.8mm),月平均气温略偏高,为15.5~16.0℃(历年均值15.3℃)。
5月份:降水量略偏多,为60~70mm(历年均值56.8mm),月平均气温略偏高,为23.5~24.0℃(历年均值23.1℃)。
主要气象灾害:3月18-21日和3月29日-4月2日可能有倒春寒和晚霜冻天气。
4、其他因素
一是我市小麦播量较大,群体大,为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大面积推广种子包衣和拌种,有效抑制了小麦春季多种病虫发生为害,降低了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压力。
三是大部分农民群众已逐渐养成早春防治杂草、纹枯病及中后期防治穗蚜的习惯,有效控制了后期危害。
四是冬季暖冬干旱,对麦蜘蛛、蚜虫的安全越冬有利,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不利。但12月29-31日,1月6-8日两次寒潮有效降低了麦蜘蛛、蚜虫越冬基数。
五是目前天气条件对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十分有利。4月中旬前期、下旬中期预计有两次降水过程,有利于赤霉病菌发育侵染和小麦蚜虫繁殖为害。
三、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
1、小麦赤霉病:气候性流行病害,近几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田间残存秸秆量大,为该病害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加上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多为对赤霉病高感,小麦扬花期若遇连续降雨或雨雾天气将有偏重流行的可能。预计发生100万亩,盛期5月上中旬。
2、小麦锈病:其中小麦叶锈病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150万亩,盛期为5月中下旬;小麦条锈病预计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如气候条件适宜,可能局部流行,预计发生80万亩。
3、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0万亩。主要发生在播量大、群体大的低洼地及田间湿度大的田块,盛期为3月中旬—5月上旬。
4、小麦白粉病:中度发生,稻茬麦田和高水肥麦田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0万亩,盛期4月上旬—5月中旬。
5、小麦叶枯病: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局部地块或部分品种中度发生。发生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6、小麦茎基腐病:局部中度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显症盛期在5月上中旬。
7、小麦蚜虫:预计发生400万亩次,其中穗蚜偏重发生,苗蚜偏轻发生。苗蚜盛期为3月下旬—4月中旬。穗蚜盛期为4月底—5月下旬。
8、麦蜘蛛:中度发生。今年早春田间麦蜘蛛虫量较常年偏高,加上近期温度回升较快,对其发生十分有利,预计发生250万亩。盛期为3月下旬—4月中旬。
9、其它病虫害: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黑穗病、黄矮病、地下害虫、灰飞虱、麦叶蜂、吸浆虫等轻发生或零星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