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呈现冬前见病早、病点多的特点,冬前本地菌源量较大,虽然两次极端寒潮及干旱气候对病害冬繁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入春以来,气温回升,特别是2月下旬至3月初我市大范围的降雨天气大大增加了田间湿度,十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侵染、显症,并快速扩展蔓延。截止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我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镇平、唐河、桐柏、新野、卧龙、官庄工区等9个县区16个乡镇见病,发生面积1.095万亩,防治6.5万亩。
冬前条锈病见病情况:淅川县2020年11月28日,在上集镇缸窑村东头组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这一发现为汉水及黄淮麦区率先发现。见病时间是南阳历年来第二早的年份,比大发生2017年早17天,也是南阳第三个冬前见病年份。见病麦田为10月7日播种,品种为泛麦8号,田块内条锈病和叶锈病混生,以叶锈病居多,条锈病发病中心内病叶32片,严重度1%—40%,发病叶片多在中上部。之后,12月9日、17日又在金河镇丰华村、滔河乡清泉村、大石桥乡磨峪湾村、马蹬镇周营村及寺湾镇下街村查见条锈病发病中心或零星病叶。其中金河镇丰华村一块麦田,出现多个发病中心,呈普发势头,品种为偃高21,严重度5%—80%,病叶且多为上部叶片,此区域小麦种植面积约30亩,多数田块可查见条锈病,其见病范围之大、冬前病情之重为历史罕见。西峡县12月8日在丹水镇王岗村阎湾组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见病麦田为10月2日播种,品种为豫丰11,条锈病发病中心面积0.6平方米,中心内病叶22片,单片病叶9片,严重度1%-40%。内乡县12月14日在桃溪镇彭沟村余家沟组三块麦田发现条锈病,其中一个发病中心,中心内32片病叶,另2块麦田为2片单片病叶,严重度10%-60%,品种为孟麦023,面积约6亩。镇平县12月16日在曲屯镇马家村高家庄一块麦田内,发现一个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中心面积约1平方米,病叶30片,品种为百农418,严重度5%-40%,种植时间10月11日,面积6.5亩。唐河县12月16日在黑龙镇石灰窑村发现一个条锈病发病中心,面积约1平方米,病叶86片,严重度5%-80%,品种为泛麦8号。
冬季条锈病发展情况:受寒潮和旱情的影响,我市冬季小麦条锈病发生受到抑制,整个冬季条锈病没有发展,没有查到新的病点。受寒潮的影响,我市2020年12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5.6~-11.0℃,2021年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6.6~-12.3℃,旺长小麦受冻害,造成一部分感染条锈病菌的病叶枯死,对条锈病菌的冬繁起到了抑制作用;受1月、2月上中旬降雨偏少,局部旱情有所加重,对条锈病菌的冬繁起到了抑制作用。
入春后条锈病发展情况:桐柏县2021年3月8日在埠江镇栗楼村始见一个条锈病发病中心,中心面积1平方米,病株26株,病叶40片,严重度1%-20%,发生面积2亩。新野县3月9日下午在五星镇文庄村发现条锈病单片病叶,严重度10%,发生面积100亩。另外,镇平县3月9日下午在彭营镇太子岁村发现一个条锈病发病中心,面积0.33平方米,病株4株,病叶8片,严重度5%;唐河县3月8日下午在湖阳镇张湾村发现一个条锈病发病中心,中心面积0.2平方米,病叶38片,严重度1%—60%,发生面积1000亩;官庄工区3月10日上午在官庄镇官庄村六组发现一个条锈病发病中心,中心面积1平方米,病株15株,病叶18片,严重度1-20%,品种为偃高006。3月10日在卧龙区潦河镇市农科院试验田发现条锈病单片病叶,严重度20%。
从当前见病县区发生情况来看,多为上部叶片发病,且孢子堆颜色鲜亮明显,随着外地菌源持续不断传入,气温逐渐回升,能给本地和周边提供大量菌源。另据南阳市气象台预报,预计我市3月份降水量为30—50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略偏多;月平均气温9—10度,较常年同期均值略偏高,至月底还有4次降水天气过程(3月10日左右,12—14日, 20日左右,月底)。目前田间条锈病孢子量大,加之天气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侵染发展蔓延,我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扩散速度明显加快,已经进入扩散流行期。因此,要求各县区植保站要严格按照省站及市里关于加大小麦条锈病查治力度的紧急通知要求,增加调查力量,加大普查力度,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自查自治,掌握发生发展动态,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立足早发现、早治疗、治小治了,把小麦条锈病控制在原发区,阻止其扩散蔓延,坚决遏制其暴发危害,为今年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