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2021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农业农村部、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结合我市小麦苗情墒情、品种布局与抗性、病虫越冬基数、气象因子,参考历年测报资料、春季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1年我市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病害重于虫害,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将偏重发生,条锈病、赤霉病有局部流行的风险,个别病虫有重发的趋势,发生面积2429万亩次。 一、相关因素分析
(一)播种基础和苗情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为758万亩,麦播期间土壤墒情适宜,深耕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等增产等措施落实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全市越冬期一、二类苗占比为90%,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比常年增加4个百分点,是近五年苗情最好的一年。目前麦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二类苗与三类苗差异大,部分地块播种较早播量偏大,存在旺长、轻微冻害等问题。
(二)品种布局与抗性
近年来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相对稳定,今年主导品种有:百农207、周麦27 、百农4199 、众麦1号、商麦167、郑麦136、中麦895、存麦16、商麦156;强筋、中强筋品种有:新麦26、郑麦1860、郑麦7698 、郑麦3596、西农511、丰德存麦5号等。其中百农207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中抗条锈病(其实高感);百农4199高感白粉病、赤霉病,中感条锈病,中抗纹枯病;中麦895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中感叶锈病。其中新麦26高感白粉病,中感条锈病和赤霉病,中抗叶锈病、纹枯病;郑麦7698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慢条锈病;西农511高感白粉病、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丰德存麦5号高感赤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慢条锈病。可见我市小麦主导品种普遍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对条锈病、纹枯病及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的综合抗性较差。
(三)气候条件
根据市气象台预测, 3-5月总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0~2成,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1℃。总体天气条件对病虫发生流行无明显不利影响。
其中3月份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偏多0~2成,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1℃。雾和霾日数约为7~9天,较2020年3月同期偏多1~3天。气候条件对小麦条锈病扩展蔓延、纹枯病发生有利;4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预计3月18-21日和3月29日-4月2日大部可能出现倒春寒和晚霜冻天气,会降低小麦自身抗性,加重病虫危害;5月份降水量偏多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有利于小麦穗期病害蔓延危害。
(四)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各县(区)植保站近日调查,目前我市麦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病田率60%,平均病株率1.1%,最高1.5%,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蚜虫蚜田率3.5%,最高8%,平均百株蚜量3.2头,最高5头;红蜘蛛螨田率75%,最高80%,平均市尺单行有螨26头,最高200头,较去年同期略高。截至目前,纹枯病病田率达70%以上,最高100%,平均病株率3.1%,最高14.5%,略高于去年同期;蚜虫蚜田率23%,平均百株蚜量12.1头,最高23头;红蜘蛛螨田率90%,最高100%,平均市尺单行有螨57头,最高500头。蚜虫低于去年同期、红蜘蛛发生程度重于去年。
目前田间土壤墒情适宜,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红蜘蛛、蚜虫繁殖速度加快,虫口密度会快速上升;高水肥地田间湿度偏大,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也会快速扩展蔓延。另外春季气温变化大,出现倒春寒和晚霜冻的可能性较大,会降低小麦自身抗性,加重病虫危害。新发病害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呈加重趋势,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面积将逐步扩大。
二、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我市今年小麦病害预计发生2429万亩次,病害预计发生1265万亩次,虫害预计发生1164万亩次,其中:
(一)纹枯病:全市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78万亩次。危害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预测依据:(1)发生基数高,纹枯病病田率达70%以上,最高100%,平均病株率3.1%,最高14.5%,略高于去年同期;(2)小麦苗情发育进度快于常年5-7天,植株抗病能力降低,2月下至3月初降水量高于常年,有利病菌侵染及病害扩展蔓延;(3)纹枯病是我市麦田常发性病害,土壤菌源充足,加之部分地块群体大,田间郁闭,水浇地麦田小气候对该病发生有利。
(二)白粉病:全市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52万亩次。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预测依据:(1)属于我市麦田常发性病害,菌源充足;(2)暖冬天气造成群体偏大和4、5月份降水量高于常年。小麦生长后期高水肥、群体大麦田,田间郁蔽,加之5月份高温高湿的气候有利其扩展蔓延;(3)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高感白粉病,有利白粉病发生危害。
(三)锈病(含条锈病):全市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56.5万亩次。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预测依据:(1)小麦条锈病属大区域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受气候因素影响大,一旦有菌源传入,遇到感病品种和适宜田间小气候,将会快速侵染和扩散;(2)据全国农技中心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通报,今年我省南部小麦条锈病发生早、范围广、发生重,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3)4月份我市雨水量高于常年、5月份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繁殖和病菌扩展蔓延;(4)目前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抗病性不强,必须加强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指导科学防控。
(四)叶枯病:全市偏轻发生,个别品种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3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五)赤霉病:全市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3万亩次。预测依据:(1)我市每年赤霉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常年小麦玉米连作面积较大,常年秸杆还田造成田间菌源量充足,当前玉米根茬带菌4.8%;(2)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气且持续3天以上时偏重流行风险高,应加强监测,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和防治警报;(3)主导品种抗赤霉病较差,优质麦品种多感赤霉病。
(六)茎基腐病:全市中度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次,显症盛期在5月上中旬。预测依据:近年来,随着底肥过量施用氮肥、小麦赤霉病的扩展蔓延和秸秆还田等土壤耕作制度的改变,土壤中镰刀菌含量不断增加,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严重病害。
(七)蚜虫:全市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29万亩次。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预测依据:(1)今年冬前积温略高,中后期气象预测对蚜虫次代繁殖无不利影响;(2)穗蚜是我市小麦上的常发重发害虫之一,繁殖系数高,常年偏重发生的概率大,是后期麦田重点防治对象。
(八)麦蜘蛛:全市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5万亩次。危害盛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预测依据:(1)当前田间虫量高。近日调查,红蜘蛛螨田率75%,最高80%,平均市尺单行有螨26头,最高200头,较去年同期略高;(2)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麦蜘蛛繁殖速度加快,虫量会快速增加,危害也将加重,后期应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九)地下害虫:中度发生,部分地块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4.5万亩。以金针虫为主,发生盛期3月中下旬。
(十)吸浆虫: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万亩。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十一)一代粘虫、麦叶蜂、病毒病等:中度偏轻发生,合计61万亩次。
(十二)全蚀病:中度偏轻发生,老发区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8万亩次。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
(十三)麦田杂草:中度发生,部分地块偏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500万亩次,发生盛期在3月份。优势种为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秧秧、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雀麦等。近日调查,每平方米有杂草25~30株,高密点片达200株以上。
(十四)其它病虫害:小麦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在局部田块会有不同程度发生;黄矮病等零星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