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再生稻育秧关键时期,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气温变化较大,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加之部分种植户肥水及棚内温湿度管理不当,易造成烂种、烂芽、青枯、黄枯等生理病害及绵腐病的发生。如果种子、营养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秧苗在2-3叶期遇有低温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还很容易发生立枯病、苗瘟等苗期病害。这将直接影响育秧质量及其机插质量和再生稻生产。为做好当前再生稻育秧期间秧苗病害预防工作,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种子消毒
选用25%咪鲜胺水乳剂200-3000倍液(即10毫升对水30公斤)浸种,提倡间歇浸种。
二、苗床温度管理
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棚膜内温度做到前保、中控、后炼。天晴时棚内温度升高快,要及时通风,以防高温烧芽、烧苗,秧苗现青前棚温应控制在32-35℃,秧苗现青后棚温控制在25-28℃。同时注意高温烧苗,3叶期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揭膜炼苗,以提高秧苗抗逆能力。
三、苗床水分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前尽量少浇水,以防湿度过大易发绵腐病,过干易死苗,以苗床无裂缝,以苗床无裂缝,早晚秧苗叶尖易见明显露珠为宜。秧苗在3叶期后,塑盘旱育保持营养土水分充足,但也不能过湿,以促进秧苗盘根以利机插。
四、病害防治
对发生青枯、黄枯的秧田,应立即灌跑马水,水到畦面后立即排出;对发生“黑根”的秧田应立即排干水,促进土壤通气;对发生绵腐病、立枯病等传染性病害的田块,可亩用5%恶.甲霜灵60-80毫升等药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有苗瘟发生的田块可混加25%咪鲜胺50克,发病重的田块,隔5-7天再施一次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