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口市麦播面积992.6万亩。根据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品种布局、天气条件、苗情和历史资料等因素,经周口市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研判,结合河南省趋势会商结论,预测2021年我市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病害重于虫害,其中赤霉病、条锈病大流行的风险高,纹枯病、麦蚜偏重发生,其它病虫害中度以下发生;预计病害发生面积2265.2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1263.8万亩次,病虫害发生面积总计3529万亩次。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 病害
1、赤霉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4万亩。盛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条锈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5万亩。发生盛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3、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6万亩。盛发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
4、叶锈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276万亩。盛发期5月上中旬。
5、白粉病:中度发生,高水肥高密度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1万亩。盛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6、叶枯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338万亩。盛发期5月上中旬。
7、全蚀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71.5万亩。
8、黄花叶病毒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发生区集中在周口市沙颖河南部的项城、沈丘、商水三县。
(二) 虫害
1、麦蚜:麦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15万亩。发生盛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
2、麦蜘蛛:中度发生,发生面积373万亩。盛发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
3、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25.8万亩。成虫盛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地下害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5万亩。盛发危害期3月中至4月上旬。
5、麦叶蜂、一代粘虫: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
二、 主要预测依据
(一) 当前麦田小麦纹枯病发生基数接近去年和常年,黄花叶病毒病发生面积接近常年、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和常年,麦蚜、红蜘蛛、吸浆虫发生基数低于去年和常年
1、纹枯病全市平均病株率5.9%,较历年同期平均病株率低10.6%,较去年同期平均病株率低3.3%;2、麦蚜全市平均百株蚜量1.5头,较历年同期平均百株蚜量低55.9%,较去年同期平均百株蚜量低42.5%,;3、麦蜘蛛平均单行市尺9.2头,比历年平均单行市尺高9.5%,较去年同期平均单行市尺低50.2%;4、麦播期吸浆虫调查,平均每小方虫量0.11头,较常年低97.8%,较去年低21%;5、黄花叶病毒病发生面积7万亩,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和常年;6、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未见。
(二) 主栽品种综合抗性差
我市小麦主栽品种为周麦系列、存麦系列、百农系列等,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主栽品种综合抗病虫性较差,尤其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综合抗性差,对虫害基本无抗性。
(三)群体大,田间郁蔽,利于多种病害发生
当前苗情调查,全市一类苗占80.9%、二类苗占16.1%、三类苗占3.0%,一、二类苗占97%,土壤水分充足,田间湿度高,小麦群体大,田间郁蔽,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多种重大病害发生。
(四)赤霉病、条锈病菌源丰富
玉米种植面积大,秸秆还田量大,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丰富。据省植保站通报,我省小麦条锈病见病早(年前11月28日见病,是历年来第二早见病年份),当前,南阳市5县(市、区)、信阳市3县(市、区)、驻马店市1县(市、区)已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小麦条锈病菌源充足。
(五)2月底3月初降雨量大,全市降雨20mm以上,缓解了旱情,提高了田间湿度高,利于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等病害侵染蔓延危害;中后期降雨偏多、气温偏高,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发生,对虫害无明显不利影响
据周口市气象局预测:预计2020年春季降水量为145-175㎜,较历年平均值(145.1㎜)略偏多;季平均气温为15.0-16.0℃,较历年平均值(15.0℃)略偏高。其中,3月份降水量为36-45㎜,较历年同期平均值(36.2㎜)略偏多,月平均气温为8.5-9.5℃,较历年同期平均值(8.7℃)略偏高;4月份降水量为30-38㎜,较历年同期平均值(36.6㎜)略偏少,月平均气温为15.5-16.5℃,较历年同期平均值(15.4℃)略偏高;5月份降水量为75-88㎜,较历年同期平均值(72.3㎜)略偏多,月平均气温为21.0-22.0℃,较历年同期平均值(20.8℃)略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