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徐永伟1 李好海1 王香芝2等
(1.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2. 博爱县植保植检站 郑州 450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治指标及防控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玉米田玉米螟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062.1—2011 天敌防治靶标生物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部分:赤眼蜂防治玉米田玉米螟
3.术语和定义
3.1 绿色防控。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3.2 理化诱控。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色板等诱杀害虫,降低田间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害虫为害。
3.3 迷向干扰
又称干扰交配法,将害虫性诱剂人工合成化学类似物质, 分散悬挂在害虫交尾场所, 造成害虫性诱剂气味弥漫, 使雄成虫难以找到雌成虫进行交配, 从而使雌蛾所产之卵为无效卵的防治方法。
4.防控原则
根据玉米螟发生规律,因地制宜,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优化玉米螟治理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提质增效,确保玉米丰产、稳产。
5.防治指标
1、2代玉米螟防治指标:花叶株率10%或百株累计卵量20块。
3代玉米螟防治指标:虫穗率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
6. 绿色防控措施
6.1 农业防治
6.1.1 处理越冬寄主。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耕,集中处理玉米穗轴,降低玉米螟幼虫越冬基数。
6.1.2 选用抗虫品种。种植经过审定的抗玉米螟品种。
6.2 理化诱控
6.2.1 灯光诱杀。每2 hm2~3 hm2安装一盏杀虫灯,在4月份至9月底开灯,诱杀玉米螟成虫。
6.2.2 性诱剂诱杀。成虫羽化初期,按高于作物30 cm,每667 m2挂放1个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杀玉米螟雄成虫, 每30 d更换一次诱芯,及时清理诱捕到的害虫。
6.2.3诱集带。利用玉米螟成虫有趋向生长茂密、植株高大的玉米产卵的习性,种植早播感玉米螟的玉米诱集田或诱集带,诱集玉米螟产卵,集中消灭。
6.2.4迷向干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每667 m2投放性诱芯300~400个,迷向干扰求偶交配,降低交配率和有效卵数量。
6.3 生物防治
6.3.1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大面积、连片释放赤眼蜂,每667 m2投放1.5~2万头,分2~3次释放,间隔5 d左右,蜂卡悬挂在玉米中部叶片背面主脉上,出蜂口朝下,悬挂时避免蜂卡被阳光直射。放置方法按 NY/T 2062.1—2011的规定。
6.3.2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作用大的触杀性化学农药,选用生物农药或内吸性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以减少对赤眼蜂、寄生蝇、瓢虫、草蛉、步甲、食虫虻、蜘蛛、鸟类和蛙类等玉米螟自然天敌的伤害。
6.3.3 生物药剂防治
6.3.3.1 丢心。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 g~200 g制剂加适量细沙丢心,防治二代玉米螟。
6.3.3.2 喷雾。在玉米螟低龄幼虫始发期,每667 m2用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100 g或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 g~120 g或10亿 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 mL~120 mL,对水均匀喷雾,重点喷洒新生叶片背面、心叶内、玉米花丝和玉米穗,选在傍晚或阴天施药,大风天气或预计4 h内降雨,不施药。
6.4 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6.4.1 丢心。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300 g~400 g丢心,或40%辛硫磷乳油每667 m2使用80 mL~100 mL,加适量的水和细土,拌毒土丢心,防治二代玉米螟。
6.4.2 喷雾。在玉米螟卵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发生初期,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mL~5 mL或2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8 mL~12 mL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 mL~40mL或10%甲维·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 mL~6 mL或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6 mL~22 mL,对水均匀喷雾,重点喷洒新生叶片背面、心叶内、玉米花丝和玉米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