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注册账号     [ 会员中心 ]
协会服务时间:8:00-17:00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植保技术 - 绿色防控 - 详情
河南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1.02.04    发布来源: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浏览次数:

河南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彭红1 张玉华2 吕国强1

(1.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2.焦作市植保植检站  郑州   450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和防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1  小麦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443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病害小麦从播种至收获的生长期间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物侵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等不同程度的损害。

3.2 绿色防控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3.3 病叶率调查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

3.4 病株率调查发病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全部调查植株数的百分率。

4. 绿色防控原则

从麦田生态系统出发,发挥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培育健康作物,强化病害预防,强调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小麦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小麦产品质量应符合GB/T 1351、GB/T 2761、GB/T 2763要求。

5.绿色防控方法

5.1 植物检疫针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腥黑穗病菌、小麦粒线虫三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生产应符合GB/T 7412的要求。禁止从疫区调运种子,引种、调种时,应严格进行种子检疫。禁止使用未经检疫的种子。

5.2农业措施

5.2.1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害,选用抗病小麦品种,不宜长期种植单一品种。主要品种参见附录A。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

5.2.2 合理轮作。在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区,与油菜、花生、烟草、番茄、棉花、大豆、西瓜、大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或间作3-5年。

5.2.3  适期播种。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少病原物侵染,减轻秋苗发病程度;播种深度控制在3 cm~5 cm;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条件合理密植。宜采用宽窄行栽培,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程度。

5.2.4  水肥管理。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合理浇灌排涝,小麦扬花期忌大水漫灌,多雨地区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5.2.5  田间管理。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秸秆还田应切细粉碎、深耕掩埋、耙耱压实,旋耕田块应耙实;田块连续旋耕2~3年应深耕一次,耕深25 cm~40 cm;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小麦孢囊线虫发生严重地块,播后镇压土壤,减轻危害。

1  小麦抗病品种

序号

病害种类

推荐品种

病害严重发生区

1

条锈病

衡观35、西农979、郑麦366、郑麦101、郑麦7698、郑麦0943、郑麦9023周麦22、周麦28、许科316、百农4199

小麦条锈病越冬区和春季常发区(信阳、南阳、驻马店南部等)

2

孢囊线虫病

太空6号、中育6号等

小麦孢囊线虫病常发区

3

黄花叶病

豫农416、衡观35、泛麦8号、泛麦5号、华育198、郑麦366、郑麦9023、周麦22、新麦28新麦208豫麦70-36

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

4

赤霉病

扬麦18、扬麦14、宁麦20宛麦202、西农511、郑麦9023

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地区

2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适用药剂

序号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施药方法

推荐药剂

1

纹枯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木霉菌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三唑醇醚菌酯噻呋酰胺、克菌·戊唑醇、咯菌·嘧菌酯

平均病株率≥15%/喷雾

多抗霉素井冈霉素、井冈·蜡质芽孢杆菌

噻呋酰胺氟环唑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己唑醇混合氨基酸铜

2

全蚀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荧光假单胞杆菌申嗪霉素地衣芽孢杆菌井冈·枯芽菌

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嘧菌酯咯菌腈腈菌·戊唑醇噻虫··萎锈

播种期/沟施

苯甲·戊唑醇

返青期或苗期/灌根

荧光假单胞杆菌

3

根腐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咯菌腈噻霉酮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铜盐嘧菌酯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

发病初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

丙环唑

4

黑穗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灭菌唑咯菌腈吡唑醚菌酯三唑醇、三唑酮、噻霉酮嘧菌酯咪鲜胺铜盐氟唑环菌胺五氯硝基苯敌磺钠萎锈灵拌种灵福美双多菌灵,等

5

病毒病

播种期(防治传毒媒介)/包衣或拌种

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辛硫磷等

发病初期(防治病毒病)/喷雾

甾烯醇

小麦苗期、返青期(防治传毒媒介)/喷雾

耳霉菌藜芦碱苦参碱球孢白僵菌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哌虫啶氯噻啉吡蚜酮抗蚜威顺式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

6

白粉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三唑酮多菌灵

病株率≥15%或病叶率≥5%/喷雾

多抗霉素四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大黄素甲醚

丙环唑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酮三唑醇己唑醇粉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环丙唑醇烯肟菌胺咪鲜胺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氯啶菌酯肟菌酯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硫磺

7

锈病

播种期/包衣或拌种

三唑酮三唑醇唑醇·福美双

条锈病病叶率≥0.5%,叶锈病病叶率≥5%/喷雾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枯草芽孢杆菌

戊唑醇粉唑醇烯唑醇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氟环唑环丙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噻呋酰胺烯肟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百菌清萎锈灵福美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硫磺

8

赤霉病

齐穗或始花期/喷雾

枯草芽孢杆菌四霉素申嗪霉素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多抗霉素B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井冈·蜡芽菌

戊唑醇己唑醇粉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咪鲜胺咪鲜胺铜盐咪鲜胺锰盐醚菌酯氰烯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肟菌酯噻霉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硫磺百菌清萎锈灵

6.药剂防治

6.1 农药使用要求。所用农药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或剂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

6.2  播前种子处理。可用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散黑穗病、病毒病等。针对不同病害,选用不同的药剂或种子包衣剂处理种子,包衣种子符合GB/T 15671规定,可用药剂见附录B。

6.3  返青拔节至孕穗期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病毒病、条锈病、白粉病等。推荐用药见附录B。

6.4  抽穗扬花至灌浆期

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推荐用药见附录B。

小麦赤霉病,应分区域制定不同防治策略。豫南地区,应于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其它麦区,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雨前施药或者雨后1 d内施药,最迟不能超过36 h内施药。连阴雨时间长,应在第一次用药5 d-7 d后二次用药,避免两次用同一种药。

6.5 施药器械选择 要尽量使用机动弥雾机、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自主飞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施药器械选择和使用符合GB/T 17997、NY/T 1876、NY/T 1923、 NY/T 3015规定。同时,应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图片新闻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27号
联系电话:0371-65917863 65917865
协会邮箱:hnszwbhxjstgxh@163.com
主办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协会
业务指导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技术支持单位: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本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  2024  www.hppt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协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4475号       协会概况  |   协会招聘  |   OA通道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