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注册账号     [ 会员中心 ]
协会服务时间:8:00-17:00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植保技术 - 绿色防控 - 详情
河南省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1.02.04    发布来源: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浏览次数:

河南省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吕国强1   王朝阳2   彭红1

(1.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2.安阳市植保植检站  郑州  450002)

 

1.范围

标准规定了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控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624  玉米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频振式杀虫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41/T 1014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设计规范

DB41/T 1251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DB41/T 13987  不同玉米品种间(混)作种植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3.2 安全间隔期   经残留试验确定后,农药登记管理部门批准的农药产品实际使用时,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天数。

3.3  理化诱控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通过布设特定的灯光、色板、昆虫信息素、食剂等,诱集并杀死害虫,降低田间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

4.防治原则

从玉米田生态系统出发,发挥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培育健康作物,强化病虫害预防,强调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玉米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玉米应符合GB 2761GB 2763安全标准要求。

5.主要绿色防控措施

5.1 植物检疫。 使用符合GB/T 23624要求,经植物检疫合格的玉米种子。严禁从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

5.2  农业生态调控

5.2.1  轮作、间作套种。在茎基腐病、瘤黑粉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区,实行玉米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轮作,一般23年轮作一次。也可采用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间作(品种间作应符合DB41/T 1398的要求)或者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套种。在地头沟渠旁,种植蓖麻、除虫菊等植物,诱杀取食的金龟子。

5.2.2  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种植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的要求。

5.2.3  种子处理。购买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

5.2.4   精细播种。高质量的播种是玉米丰收的基本保证,要做到适时播种、精量匀播、合理密植。小麦收获后,趁墒采用贴茬免耕覆盖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墒情不足时,播种后浇蒙头水。秸秆还田的田块,将秸秆切细粉碎,加快秸秆腐熟进度。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合理采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5.2.5  科学施肥。施肥配方的设计应符合DB41/T 1014的要求,有机肥料应符合NY/T 525的要求,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T 884的要求,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2.6  合理排灌。雨涝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旱时适量灌水,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灌溉水质应符合GB/T 5084的要求。

5.2.7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作物病残体和杂草。结合耕作管理,人工抹卵、捡拾、捕捉害虫,集中消灭。收割机转场时,清除机具上粘附的秸秆和泥土。

5.3  理化诱控技术

5.3.1  灯光诱杀。在鞘翅目、鳞翅目害虫成虫暴发期,开展大面积灯光诱杀。每30亩~60亩地架设一盏20 W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等,悬挂高度1.5 m2 m,暴发期,每天完全天黑后开灯,次日清晨关灯。选用的频振式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的要求。

5.3.2  色板诱杀。在蚜虫、蓟马、灰飞虱发生重的田块,分别悬挂黄色、蓝色、黄绿色粘板诱杀成虫,色板悬挂于玉米田间,高于植株15 cm20 cm,每亩1530块。

5.3.3  信息素诱杀。在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羽化初期,根据田间优势种群不同,放置相应种类的昆虫的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成虫。

每个诱捕器装1枚诱芯,每亩放置12枚,50亩以上连片使用。连片使用面积达到100亩以上时,每亩使用1枚诱芯。诱捕器间隔30 m50 m,呈外密内疏放置。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下沿离地面0.5 m1 m

5.3.4  食物诱杀。在田间安放糖醋液杀虫盆、食诱剂诱捕器或者喷施食诱剂条带,诱杀黏虫、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成虫,利用毒饵、发酵变酸的食物等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

糖醋液的配制:

配方一:红糖、醋、水的比例为5 20 80

配方二:红糖、醋、酒、水的比例为1 4 1 162

将配好的糖醋液放置容器内(瓶和盆),以占容器体积1/2为宜。

食诱剂(带)、毒饵等按产品说明使用。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药剂

序号

防治

对象

防治适期或

防治指标

推荐农药品种

施药方法

兼治对象

1

大斑病

病叶率≥20%

枯草芽孢杆菌、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代森铵、丙森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

喷雾

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弯孢霉叶斑病

2

小斑病

病叶率≥20%

戊唑醇·嘧菌酯、丙环唑·嘧菌酯、氟环唑·福美双、代森铵、嘧菌酯·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

喷雾

大斑病、褐斑病、纹枯病、弯孢霉叶斑病

3

粗缩病

防治灰飞虱

播期噻虫嗪拌种;苗期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加入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

种子处理或喷雾

蚜虫、蓟马、地下害虫

4

茎基腐病

播种期拌种

咯菌腈、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种菌唑、灭菌唑、咪鲜胺铜盐、三唑酮、福美双、萎锈灵、噁霉灵、克菌丹等

种子处理

纹枯病

5

瘤黑粉病

播种期拌种或抽雄前喷雾

无登记药剂

种子处理或喷雾

茎基腐病、纹枯病

6

丝黑穗病

播种期拌种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嘧菌酯、三唑酮、烯唑醇、三唑醇、氟唑环菌胺、灭菌唑、种菌唑、福美双、萎锈灵、四霉素等

种子处理

茎基腐病、苗枯病

7

玉米灰斑病

 

肟菌酯·戊唑醇

喷雾

小斑病、大斑病、褐斑病、纹枯病

8

玉米螟

一、二代花叶率≥10%,三代百株虫量≥50头

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除虫脲

喷雾

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

9

桃蛀螟

 

参照玉米螟

喷雾

 

10

黏虫

苗期百株虫量≥10头

成株期百株虫量≥120头

球孢白僵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

喷雾

棉铃虫、玉米螟、蚜虫

11

蓟马

被害株率≥10%

吡虫啉、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氟虫腈等

喷雾

蚜虫、灰飞虱、双斑萤叶甲

12

蚜虫

苗期虫株率≥30%~40%,

成株期百株蚜量≥5000头

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溴氰菊酯、呋虫胺等

种子处理或喷雾

蓟马、灰飞虱

13

叶螨

螨株率≥10%

阿维菌素、唑螨酯、联苯肼酯等

喷雾

 

14

地老虎

 

吡虫啉·硫双威、溴酰·噻虫嗪氯氰·福美双等

种子处理

蓟马、灰飞虱

15

蝼蛄、蛴螬、金针虫

每亩≥1000头

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氟虫腈、顺式氯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硫双威等

 

种子处理

 

蓟马、灰飞虱

16

二点委夜蛾

被害株率≥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喷雾

地老虎

5.4  释放天敌

在玉米螟、棉铃虫成虫发生始盛期,田间释放赤眼蜂卵卡。

放置赤眼蜂卡:一般进入田间5 m以内为第一点,点与点之间相隔10 m展开,成排放置。每排蜂卡相隔30 m

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始发期开始放置,根据成虫量多少,决定放置蜂卡次数。一般情况放置12/代,发生量大时,每代放3次,间隔7 d10 d

5.5  药剂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发生时间,选用适宜药剂与方法进行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具体药剂参见附录A。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NY/T 1276的规定执行。

                     

图片新闻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27号
联系电话:0371-65917863 65917865
协会邮箱:hnszwbhxjstgxh@163.com
主办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协会
业务指导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技术支持单位: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本站: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  2024  www.hppt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协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4475号       协会概况  |   协会招聘  |   OA通道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