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玉米生物防治效果观摩会在淅川县厚坡镇召开
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为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河南省植保协会依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部署的“丹江口库区生物防治试点项目”,于2025年8月22日上午在淅川县厚坡镇饶西村召开了丹江口库区玉米生物防治效果观摩会。丹江口库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粮食产区,玉米种植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也与生态保护紧密相关。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正是实现“绿色防控、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对守护库区生态、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处长常雪艳、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郭永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一级调研员李鑫、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站长张国彦研究员一行莅临现场指导。丹江口库区周边淅川县、邓州市、内乡县、西峡县四县市辖区种植大户及合作社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现场防治效果观摩会。

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国卿详细介绍了生物防控系列先进产品特性及应用原理。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王琳重点展示了技术实践成果,包括2024年以来在淅川县开展的生物防控示范基础成效,以及2025年针对夏玉米主要害虫实施的三项核心技术:智能混合迷向干扰交配技术、微囊飞防混合迷向干扰交配技术、袋状混合迷向干扰交配技术,同时呈现了“干扰交配 + 维大力免疫诱抗剂”集成模式的减药增效防控效果。

济源白云公司在生物防治领域同样贡献突出,其推广的赤眼蜂生物防控技术是玉米螟防治的重要手段。赤眼蜂作为寄生性天敌昆虫,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等害虫的卵内,通过寄生作用破坏害虫卵的发育,从源头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具有绿色环保、针对性强、对生态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生物防控措施。
受今年长时间高温干旱影响,甜菜夜蛾、棉铃虫发生程度较重,玉米螟少量发生。经实测,示范区通过上述综合防控措施,百株虫穗率较常规种植区降低12%以上。在玉米螟防控关键阶段,济源白云公司及时投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进一步巩固了防控成效。
会议由崔荧钧秘书长主持。崔秘书长强调,丹江口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库区源头推进绿色防控工作,通过科学手段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是库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使命,彰显了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并重的责任担当。
此次现场观摩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搭建了生物防治技术交流推广平台,为丹江口库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生物防治新模式、扩大技术应用覆盖面提供了实践参考。下一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全面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助力“三进”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