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深入淇县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控 助力秋粮稳产增收
当前,夏玉米进入喇叭口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7月21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农业大学张猛教授、耿月华副教授及马庆周博士一行来到淇县西岗镇大周农业合作社,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玉米长势,指导病虫害防控,为秋粮丰产保驾护航。
千亩玉米长势喜人,科技助力精准防控
在大周农业合作社的千亩玉米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玉米植株整齐挺拔,整体长势良好。科技特派员团队仔细检查玉米生长情况,发现部分田块已出现玉米螟、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症状,个别植株叶片被啃食,影响光合作用。尽管当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少,但科技特派员专家提醒,随着玉米生长到中后期,伴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玉米锈病、大小斑病以及弯孢霉叶斑病等病害风险可能增加,需提前做好预防。此外,部分地块因前期喷洒除草剂不当,导致玉米根茎部出现药害症状,植株生长迟缓。针对这一情况,科技特派员现场“把脉问诊”,为合作社社员和周边种植户提供科学防控方案。
科学施策,精准指导
针对发现的病虫害及药害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提出以下关键措施:
1.虫害防控:
1)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复配药剂,重点对玉米喇叭口部位喷施,有效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
2)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提高作业效率,确保药液均匀覆盖。
2.病害预防:
1)尽管当前真菌病害较少,但仍需提前预防,推荐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3.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
1)对出现药害的地块,建议喷施芸苔素内酯或海藻酸类叶面肥,缓解药害影响,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2)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逆性。
科技赋能农业,护航粮食安全
此次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是河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团队后续还将通过微信服务群、远程监测等方式持续跟踪玉米生长情况,并在8月上旬针对玉米穗期病虫害开展进一步技术指导,为秋粮稳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