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公布的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小麦受病菌侵染后,在不同生育阶段造成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后期感病麦株因输导组织受损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虽然春节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纹枯病发生基数低于去年和常年,但3月初有雨雪天气,田间湿度增加,随着近期温度迅速回升,全市纹枯病发展速度加快。据各县、区调查,全市发生面积20.9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5.9%;当前平均病株率0.8%,最高18%。预计该病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
预报依据:一是该病在我市常年发生较重,土壤残留菌源量十分充足;二是我市小麦的主栽品种抗性普遍较差;三是我市小麦耕作较粗放,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部分田块田沟不配套,排水不好;四是3-5月份全市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气候条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较为不利。
防治指标:病株率15%。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合理配方施肥,搞好清沟排水,降低麦田湿度。(2)化学防治: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可再喷1次。喷雾时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使植株中下部充分着药,以确保防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