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和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2天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就可能偏重以上流行,是农业农村部2023年最新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该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使小麦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品质和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当前我市小麦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即将进入赤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根据目前田间菌源量、主栽品种抗病性、小麦生育期、历史发生情况及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结合部、省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结果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市赤霉病有偏重流行风险。
预报依据:一是菌源量充足。我市麦区实行小麦与水稻或玉米轮作,田间秸秆存量大,为赤霉病菌繁殖和积累提供了充足的载体,据各县、区最新调查,全市平均稻桩带菌率9.2%,比去年同期8.3%增加10.84%,田间菌源量完全能够满足流行的菌源条件。同时,全市子囊壳成熟度指数平均为6.92,比去年同期略低,全市子囊壳发育正常,二是主栽品种抗性差。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499.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91万亩。主要品种以郑麦379、扬麦15、西农979、扬麦13、郑麦369、郑麦113、扬麦24、西农585、郑麦9023、扬麦20、扬麦30等为主,我市小麦主栽品种普遍抗病性较差甚至高感赤霉病,虽个别品种对赤霉病有一定抗性,但根据往年田间表现来看,湿度较大时,赤霉病病穗率依然很高。三是气候条件适宜。省气象预报,4月份豫南降水量偏多0-2成,其中8-9日、20-22日有小雨,16-17日有小到中雨。据各县区研判,今年我市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推迟5天左右,主栽品种齐穗扬花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南部麦区预计4月8-12日开始齐穗扬花,北部麦区预计4月10-15日开始齐穗扬花,这三次降水过程与全市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25-26日中到大雨对赤霉病的继续侵染也十分有利,赤霉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要求,通过采用电视讲座、流动字幕、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印发防治情报和明白纸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务必提前开展预防。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且防控时间紧,预防窗口期短,技术要求高,对产量品质影响大,搞好统防统治是确保防控实效的关键。各县、区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统防统治的成功经验,使用好项目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防治服务和药剂,开展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尤其是小麦主产区息县、淮滨县要做到统防统治全覆盖,切实做到应防尽防,严控病虫害爆发流行,保障我市夏粮生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防治措施:我市是赤霉病高风险区,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科学研判,及早准备,提前预防。一要掌握好防治时机。坚持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主动进行全面喷药保护。天气条件适宜时,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期。如果抽穗扬花期连续高温多湿天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内须防治第二次。二要选择好对路农药。要选对药剂,抓住时机,用足药液量,确保防在发生流行之前。要选用安全、高效、长效、降毒素和耐雨水冲刷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叶菌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百菌清、戊唑·咪鲜胺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不应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制剂。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发展。三要选用好高效植保机械。要尽量使用电动喷雾器、喷杆喷雾机、航空喷雾机(亩药液量要在1.5升以上)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根据药剂种类、剂型和防治作业时天气条件,可适量添加适宜的沉降剂、粘着剂、渗透剂等助剂,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施药后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四要力争一喷多效。要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在施药时,可根据田间长势,合理选择杀虫剂和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腐殖酸、氨基酸等生物雌激素以及适量磷酸二氢钾等叶面水溶肥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等一喷多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