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尤其多发于雨后,田间湿度较大利于该病发生。花生白绢病又叫花生小菌核病,主要危害花生靠近地面茎基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落,湿度较大时,病部组织表面附着有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后产生白色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核,最后变深褐色。果柄与荚果受害后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8月9日植保站在王庄镇西申寨村花生白绢病重病田调查28株,总荚果272个,其中病果87个,病果率达到32.0%,且出现死棵现象;因前段时间我县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的侵染和蔓延。虽然大多花生田块经过3~4次防治,白绢病在地表无症状或表现较轻,但地下荚果被侵染危害;8月7号在焦虎镇桑科营村花生白绢病田调查,田间症状表现相同。望各乡镇及时组织干群开展查治工作。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使用氟酰胺·嘧菌酯、噻呋·戊唑醇、唑醚·啶酰菌、噻呋酰胺等喷淋,喷匀淋透,对病穴及其周围应加大用药液量,每穴喷淋100~200毫升,以提高防治效果。间隔7~10天喷一次,交替施用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