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是我市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严重时危害穗部,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白色粉状霉层,以后逐渐变成灰色至灰褐色,发生重时从下到上叶片上布满了白色霉层,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闭囊壳),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
据各县(市、区)5 月 9 日~10 日调查,全市平均病田率 49.1%,较去年同期 47%增加 4.5%,最高 100%,出现在内黄县、殷都区;全市平均病叶率6.37%,较去年同期5.6%的增加13.8%,最高病叶率85%,出现在汤阴县。殷都区平均病田率 20%,最高病田率 100%;平均病叶率 0.53%,最高病叶率 2.86%。林州市平均病田率 7%,最高病田率 18%;平均病叶率 8%,最高病叶率 19%;汤阴县平均病田率 40%,最高病田率 90%;平均病叶率 2%,最高病叶率 85%; 安阳县平均病田率 40%,最高病田率 65%;平均病叶率 5.6%,最高病叶率 23.7%;内黄县平均病田率 26.7%,最高病田率 100%;平均病叶率 8.31%,最高病叶率64.6%; 滑县平均病田率 75%,平均病叶率 7.4%,最高病叶率 18% 。从调查情况看,5 月初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对病害扩展蔓延非常有利,到目前全市已发生161.8万亩,较去年同期120.3万亩增加34.5%。该病已进入发病盛期,望各地切实加强领导,尽快组织人力、物力,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搞好小麦白粉病防治,尤其是种植密度大水浇条件好的田块应加强重点防治,同时兼治小麦锈病。
防治指标:抽穗至灌浆期病叶率 5%。
防治方法:每亩用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30 克或 30%戊唑醇悬浮剂 20~30ml 或 12.5%氟环唑悬浮剂 30~50ml 或 30%己唑醇悬浮剂8~12ml,兑水 50~75 公斤均匀喷雾,发生严重地块间隔 7~10 天再喷一次。在多种病虫重发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施,达到一喷多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