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原来在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019年1月份迁入我国,是一种“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迁飞性害虫。该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能力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是农业农村部2020年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幼虫可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植物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甚至将整株叶片吃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取食玉米果穗。
信阳市植保系统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市站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2022年信阳市水稻、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秋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提前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区按照省、市站的要求从5月下旬开始就持续开展草地贪夜蛾大规模调查,由于全国草地贪夜蛾虫源地整体发生较轻,加之我市 5-6月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草地贪夜蛾迁入繁殖危害,今年我市草地贪夜蛾发现较晚,在6月底至7月初2次集中降水时段后, 7月9日,平桥区在明港镇郭楼村夏玉米田发现1个草地贪夜蛾危害中心,中心内虫害株9株,剥虫10头,虫龄2-4龄,平均虫株率0.1%,玉米品种为联创389,生育期6-7叶,发现时间比去年晚10天左右。在接到平桥区上报后,市植保站第一时间上报省站和市局,并对平桥区监测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由于与我市相邻的湖北省、安徽省和驻马店市已经见虫,加之7-8月份我市还有3次集中降水时段,对草地贪夜蛾的迁入繁殖十分有利,该虫有局部地区暴发为害的风险。各县区一定要高度重视,继续全力开展大范围田间普查,同时加密布设高空探照灯、虫情测报灯、诱捕器等监测设备,密切监视成虫迁飞动态,一旦发现该虫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市站和当地农业农村局,并立即开展应急防治,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坚决控制草地贪夜蛾扩散蔓延危害。
防治技术措施:
1.成虫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 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为害损失。
2.生物防治技术: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护利用草蛉、瓢虫、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在田边地头种植显花植物,营造有 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在草地贪夜蛾卵期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3.科学用药技术:在全生育期实施性诱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虫情调查监测结果,当田间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龄幼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农药的交替、轮换和安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