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是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危害,主要侵染小麦根茎基部,在幼苗初期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到小麦生长后期病斑向上扩展,形成云纹花杆状,侵入茎秆,轻者影响养分的运输,重者造成植株后期倒伏或白穗。当前小麦已进入起身期,由于我市麦灌面积较大,加之前段气温的回升较快,部分群体大田块造成田间小气候湿润,有利于纹枯病侵染危害,各地应抓住当前防治的有利时机,尽早组织群众搞好普治。
据各县(市)区近日调查,平均病田率69%,最高病田率100%;平均病株率12.7%,较去年同期平均病株率8.1%增加56.8%,最高病株率72.7%(内黄县)。其中滑县平均病株率11.6%,最高病株率32%;内黄县平均病株率20.8%,最高病株率72.7%;汤阴县平均病株率9%,最高病株率39%;安阳县平均病株率14%,最高病株率33%;殷都区平均病株率3.8%,最高病株率9.3%;林州市平均病株率5%,最高病株率17%。从调查情况看,部分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全市已发生133.55万亩,较去年同期77万亩增加73.4%。
防治指标:病株率达15%。
防治方法:1、加强麦田管理,合理施肥。丘陵旱地麦苗长势较弱,应尽快加强春季管理,促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抗逆力。2、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40~50克或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0%己唑醇悬乳剂15~20毫升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选择在晴天无风天气下,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