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麦病虫越冬基数及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品种抗性、苗情及3~5月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我县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发生面积657万亩次。
一、发生趋势
(一)小麦病害
1、小麦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30万亩,发生为害盛期在3月中旬~5月中旬。
2、小麦白粉病:预计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发生盛期4月下旬~5月下旬。
3、小麦赤霉病:预计中度至偏轻发生,发生盛期5月中旬。该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阴雨或大雾重露天气,田间湿度大,将会偏重发生。
4、小麦叶锈病:预计中度发生,发生面积约80万亩,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
5、小麦叶枯病:预计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
6、小麦条锈病:预计在我县偏轻发生。若4~5月气候条件适宜,外来菌源充足,我县种植小麦品种多为感病品种,有大面积流行的风险。
7、小麦茎基腐病:预计中度发生,近年来呈逐年加重态势,发生面积约40万亩。显症盛期在5月中下旬。
(二)小麦虫害
1、麦蚜: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60万亩,发生盛期4月下旬~5月中旬。
2、麦红蜘蛛:预计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发生盛期4月中旬。
3、小麦吸浆虫: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万亩,成虫羽化出土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
4、地下害虫:预计轻发生,发生盛期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发生面积约2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条锈病流行风险大,赤霉病菌源量大,纹枯病基数接近常年。
条锈病菌源情况:主要受豫南菌源及4月下旬天气影响较大。预计4月下旬该种病害在我县存有流行发生的可能;赤霉病:目前我县普遍推行秸秆还田,有利于赤霉病病菌积累,田间菌源丰富。纹枯病:越冬基数平均病茎率3.4%,较常年病茎率6.3%减2.9个百分点,比上年病茎率4.0%减0.6个百分点,近期调查,平均病茎率6.4%,比常年病茎率11.4%减5个百分点,比上年病茎率8.4%减2个百分点,最高19%。麦蚜:越冬基数百株虫量1.8 头,较常年10.6头减83.0%、较去年6.9头减73.9%。近期调查,百株虫量1.0头,较常年同期1.2头减16.7%、是去年同期0.3头的3.3倍,最高百株虫量6头。麦红蜘蛛:越冬基数平均单市尺行长有螨0.4头,较常年单市尺行长螨量2.3头减82.6%,较上年单市尺行长螨量3.1头减87.1%。近期调查,平均单市尺行长有虫3.3头,较常年5.4头减38.9%、较上年5.1头增5.9%,最高单市尺行长有虫16.2头。小麦吸浆虫:虫口密度呈下降态势,去年9月上旬县植保站在留固镇、枣村乡等乡镇挖土8样方(10cm×10cm×20cm)未见虫。
(二)目前苗情较好,但主导品种综合抗性较差
当前小麦苗情调查,全县一类苗面积107.3万亩,占种麦总面积的59.2%;二类苗面积64.7万亩,占种麦总面积的35.7%;三类苗面积9.2万亩,占种麦总面积的5.1%。一、二类苗比例94.9%,平均亩群体98.5万。
2022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181.2万亩,比上年稍有增加。主要品种为百农307(41.5万亩),占麦播面积22.9%;滑育麦1号(13.6万亩),占麦播面积7.5%;百农207(11.3万亩),占麦播面积6.2%;矮抗58(11.1万亩),占麦播面积6.1%;百农418(8.3万亩),占麦播面积4.6%;优质强筋小麦(西农20、伟隆169、郑麦1860、郑品麦8号、华伟305等)35万亩,占麦播面积19.3%;以上品种占麦播面积66.6%,主栽品种对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吸浆虫等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抗性较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3-5月我省降水量81.6~311.1㎜,其中黄河以北局部地区在100㎜以下,淮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在200㎜以上,其余地区为100~200㎜。3-5月我省平均气温13.3~17.0℃,其中豫西、豫北和豫东的局部在15.0℃以下,豫南南部和豫西南、豫中及豫北的局部地区在16.0℃以上,其余地区在15.0~16.0℃之间。总体天气条件对病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目前气候条件对小麦条锈病扩展蔓延和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十分有利;4月份降水量全省偏多0~2成,豫北25~30㎜,豫南55~120㎜,其他地区25~55㎜。平均气温,全省接近常年略偏高0~1℃。北部、中部平均气温15.0~16.5℃,南部16.5~17.5℃。有利于赤霉病菌发育侵染和小麦蚜虫繁殖为害;5月份降水量,豫北、豫西和豫西南较常年同期偏多0~2成,其他地区偏少0~2成。北部降水65~75㎜,中部地区70~100㎜,南部地区90~110㎜。平均气温,全省偏高0~1℃。豫西、豫北气温19~21℃,其他地区21.5~23.0℃。有利于小麦穗期病害蔓延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