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苗情、品种抗性及3-5月份天气形势、历年病虫害草害发生流行规律、危害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将中度至偏重发生。
一、小麦病虫趋势:
1、小麦蚜虫 预测苗蚜偏轻发生,穗蚜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60万亩次,预计发生盛期:苗蚜在3月中下旬,穗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2、麦蜘蛛 预测中度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次,塬区、丘陵山区偏重发生,旱塬区小麦受害重。预计发生盛期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
3、地下虫 预测偏轻发生,局部麦田中度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4月中旬。
4、潜叶蝇 预测偏轻发生,局部麦田中度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3—4月。
5、一代粘虫 预测偏轻至中度发生,局部麦田偏重甚至暴发。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6、吸浆虫 预测为轻发生,局部麦田中度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主要发生在卢氏、灵宝、陕州区沿河及水浇地麦田,预计幼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成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
7、麦叶蜂 预测偏轻至中度发生,局部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份。
8、赤霉病 偏轻至中度发生,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该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将会在偏重以上流行,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
9、条锈病 预测偏轻发生,若条件适宜,将呈中度以上流行,主要在卢氏西南山区、灵宝、陕州等部分麦田,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
10、小麦叶锈病 预测中度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左右,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
11、白粉病 预测中度至偏重发生,山区川塬麦田重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12、纹枯病 预测偏轻至中度发生,局部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
13、小麦叶枯病 预测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预计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14、小麦茎基腐病 预测偏轻发生,局部中度至偏重发生,预计显症盛期在4月底至5月中旬。
二、预测依据:
1、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1)麦蜘蛛 全市发生6万亩,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3头,低于2021年16.7头,低于2020年20头,2019年17.4头,高于2018年10.6头,低于2017年15头。
(2)麦蚜 全市发生2万亩,平均百茎有蚜2.8头,略低于2021年3头,低于2020年7头,高于2019年1.3头,略低于2018年3头,低于2017年17头。
(3)小麦纹枯病 发生面积2.1万亩,病茎率1.8%,略低于2021年2%,低于2020年3%,高于2019年0.28%,2018年0.3%,2017年0.8%。
2、越冬基数 据2021年11月—12月调查:
麦蚜百株蚜量0.44头,低于2020年1头, 2019年2头,2018年1.6头,2017年2头, 2016年8头,为近几年最低;麦蜘蛛尺单行有虫1.73头,低于2020年7头, 2019年5头,2018年4.4头,2017年3.17, 2016年10头;未查到白粉病病叶,2020年白粉病病叶率0.2%, 2019年,2018年0.1%,
2017年、2016年0.6%;纹枯病病茎率0.05%,与2020年相当,低于2019年0.1%,高于2018年0.03%,低于2017年0.08%,2016年0.09%。
3、天气条件 麦播期间,我市连续阴雨,麦播期较常年推迟15天左右。播种后长势偏弱,冬前单根独苗不利于小麦病虫害的侵染危害;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小麦红蜘蛛、麦蚜的越冬存活无明显不利因素。
3—5月,若气温和降水正常,有利于纹枯病、条锈病、麦田一代粘虫的发生为害,对麦蚜、麦蜘蛛发生为害无明显不利因素;若气候干旱、温度偏高,麦蜘蛛、麦蚜将大量繁殖,白粉病将中度以上流行;条锈病面临外来菌源压力大,可能出现偏重发生的态势。
据气象部门预报,3—5月份,豫西降水偏多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总体天气情况对小麦病虫无明显不利因素。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豫西偏高0.5~1℃,降水量豫西大部较常年同期
偏多 0~2 成。目前气候条件对小麦苗蚜、麦蜘蛛等虫害发生十分有利;4月份降水量偏多0~2 成,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 0~1℃,有利于赤霉病菌等病害发生危害;5 月份降水量豫西较常年同期偏多 0~2 成,平均气温偏高0~1℃,有利于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
4、当前苗情 据近期对当前小麦苗情调查,全市一、二、三类苗比例16.84:45:38.16。小麦长势较常年偏弱,病虫害偏轻发生,中期抗病虫能力弱,后期病害流行程度高于往年。
5、品种 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品种布局也更趋合理,水地以豫麦49—198、矮抗58,旱地以洛旱系列品种、中麦175、众麦一号等品种为主导品种。
小麦主导品种相对稳定,对赤霉病、叶锈病普遍高感,对条锈病、白粉病、根部病害的综合抗性较差。目前普遍推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田间菌源丰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和我市小麦、油菜生长规律、气候特点和生长状况,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