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 协会概况
  • 信息中心
  • 病虫预警
  • 服务组织
  • 农业技术
  • 专家团队
  • 会员单位
  • 在线留言
    详情展示   首页 - 植保技术 - 水果蔬菜
    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2.04    浏览次数:

    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初探

    赵文新1 闫克峰2

    1.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2.三门峡市植保植检站

     

    枣是我国果树栽培中历史最久的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栽培树种,以其丰富的营养、适宜的口感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325万hm2,比2009年扩大了66.7%。河南省是我国枣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20万hm2。由于枣树病虫种类多、危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同时,枣又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枣花蜜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多以采枣花蜜为目的,蜜蜂授粉并没有得到重视。为了保证采枣花蜜的蜜蜂安全,观察蜜蜂授粉及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控技术对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灵宝市开展了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试验示范研究。

    1、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应用示范区设在豫西灵宝市大王镇。大王镇是灵宝大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大枣栽植面积3万亩,其中明清古枣林4000余亩。灵宝大枣栽培历史已有1300年以上,2004年被国家命名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05年被评为“中国名优红枣生产乡镇”。大王镇地处北纬40°,东径110°35′,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海拔345m,年平均气温13.9-14℃,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平均日照数2227.9h,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热源充足,沙质土壤。

    基地位于大王镇老城村和后地村,大枣园集中连片面积2万余亩,选择其中土壤肥力、管理措施、长势等条件均较为一致的2000亩作为试验示范区,其中核心区500亩。项目实施二年,试验示范地点相对固定,便于示范数据的积累和可比性。

    2、蜜蜂授粉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设计与做法

    2.1 蜜蜂授粉

    2015年在灵宝的大枣蜜蜂授粉核心示范区设置了蜜蜂授粉区、常规授粉区和空白对照区3 个处理区。在核心示范区集中放置了130箱峰。518日开始放蜂(枣树开花5%),619日结束。626日在距离放蜂点50米处选择朝向蜂箱出蜂口方位标记、调查6棵树,每棵树选择东、西、南、北四个有代表性的枝条调查坐果数量。常规授粉区距离放蜂点2公里以上没有放蜂的枣林,同样标记6棵树,每棵树选择东、西、南、北四个枝条调查坐果数量。同时,为了观察蜜蜂授粉与常规授粉的差别,示范区内设置2株既不人工授粉又不蜜蜂授粉的对照树完全用防虫网罩盖,落花后撤离网罩9月7日在蜜蜂授粉区枣果完全着色成熟后,选取距蜂箱距离不等的蜜蜂授粉区与常规管理区,将所有树上的鲜枣全部摘下称重,计算亩产量,测定枣果品质。

    2016年在灵宝的大枣蜜蜂授粉核心示范区设置了蜜蜂授粉区、蜜蜂授粉+常规授粉区和常规授粉区3 个处理区。常规授粉区距离放蜂点2公里以上没有放蜂的枣林。示范区518日开始放蜂(枣树开花5%),619日收蜂。示范区设4个授粉蜜蜂摆放点,每点摆放蜂箱10箱,每两个摆放点相距100米,呈方形排列(如下图)。蜂箱摆放为U形排列,巢门背风向阳。农民常规授粉区距离放蜂点3公里。7月1日调查座果情况。9月9日在蜜蜂授粉区枣果完全着色成熟后,选取距蜂箱距离不等的蜜蜂授粉区与常规管理区,将所有树上的鲜枣全部摘下称重,计算亩产量,测定果果品质。

         

    2.2绿色防控

    在蜜蜂授粉区示范推广保护蜜蜂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重点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用药时间、药剂种类、施药方法等技术措施,实现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保护蜜蜂种群和生物多样性。枣树主要病虫包括绿盲蝽、红蜘蛛、食心虫、食芽象甲等。

    2.2.1休眠期:冬季或早春刮树上的老皮、翘皮,铲除枣园附近的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越冬虫卵。枣园采收后打好封园药,可减少相当部分产卵害虫。

    2.2.2萌芽-开花前:主要防治一代绿盲蝽、食芽象甲、枣红蜘蛛、枣尺蠖及多种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2.2.2.1树干绑粘虫带:3月初用20㎝宽的塑料膜缠绕树干中下部一周,防止枣尺蠖雌虫上树交配,3月下旬在薄膜上涂一圈粘杀害虫的药膏(药膏用黄油10份机油5份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如50%马拉硫磷1份混匀制成),将塑料膜上部向下翻卷或用粘虫胶在树干中部缠绕一周,可将向枣树转移的绿盲蝽若虫、食芽象甲、枣红蜘蛛、枣尺蠖或其他上树为害的害虫杀死。

    2.2.2.2农业措施:桃小食心虫发生较重的枣园,春季树干周围半径100cm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食芽象甲发生较重的枣园,4月中旬在成虫羽化期,早晨趁露水未干时,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利用该虫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2.2.2.3释放寄生蜂:在盲蝽卵孵化高峰期,释放红颈常室茧蜂,按盲蝽若虫与寄生蜂成虫50:1的比例释放,每公顷3045个释放点,均匀释放。放蜂时,用牙签将纸蜂袋别在果树中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距离地面1.5m。间隔57天第二次释放,连续释放23次。释放期间注意避免使用对寄生蜂有影响的药剂,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2.2.2.4生物农药防治:4月中旬喷洒生物农药苦参碱1000倍液或印楝素2000倍液,7天后重喷一次,控制一代绿盲蝽的危害。开花前10天,严禁使用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戊唑醇、敌敌畏、氰戊菊酯等对蜜蜂高毒的杀虫杀菌剂。

    2.2.3、开花期:释放授粉蜜蜂。园区半径3公里内禁用农药,确保蜜蜂安全。

    2.2.4 开花后-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治红蜘蛛、食心虫、枣锈病等。

    2.2.4.1农业措施:合理追肥,提高树势,增加产量。合理修剪,注意通风,提高透光率,减少病害发生

    2.2.4.2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每30~50亩挂1个,诱杀食心虫、金龟子等枣树害虫,开灯时间可延至9月上旬。

    2.2.4.3释放捕食螨:释放前2周,采用哒螨灵等选择性药剂,全园细致喷雾一次,压低害螨基数。在叶螨处于内膛集中阶段时,傍晚或阴天将装有捕食螨的包装袋用图钉钉在示范园每棵枣树的第一枝干与主干分叉处背阴面,每株一袋。挂后1个月内枣园不使用杀螨剂,选用对捕食螨影响较小的杀虫剂、杀菌剂。

    2.2.4.4性诱剂诱杀在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诱杀防治,每亩设置诱捕器610个。

    2.2.4.5一喷多效:喷洒印楝素+杀菌剂+叶面肥+微补盖力(或聚能钙、氨基酸钙),达到治虫、防病、营养与补钙的多重作用。此期可根据病虫种类合理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或化学农药,如:嘧菌酯、戊唑醇、烯唑醇、苦参碱、藜芦碱、阿维菌素、哒螨灵等。

    2.2.5白熟期:主要补充营养和防治烂果、裂果等。从果实膨大期开始,喷杀菌剂+营养液(如3000ppm的氯化钙水溶液,或800~1000倍氨基酸钙液等),10~15天一次,直至采收前20天。

    3、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效果

    3.1病虫发生危害及防治效果

    通过病虫发生盛期调查,2015年示范区枣树虫果率1.3%,绿盲蝽危害叶率11.3%,锈病病叶率3.6%,炭疽病病果率4.5%,防控效果在91.3%;2016年示范区枣树虫果率1.5%,绿盲蝽危害叶率13.2%,枣瘿蚊虫叶率7.8%,锈病病叶率3.5%,炭疽病病果率6.5%,总体防控效果在90.7%。

    3.2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2015年-2016年在核心示范区进行蜜蜂释放和产量调查(结果见表1),大枣蜜蜂授粉对产量有明显的增产作用,2015年和2016年大枣示范区平均比农民常规授粉区亩产量分别增加110.8公斤和112.5公斤,增产率分别为19.2%和18.7%。

    1、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对大枣产量增产效果统计表

                                         单位:公斤/亩

    年份

    授粉区亩产量

    对照区亩产量

    授粉区平均亩增产量

    增产率(%)

    2015

    686.3

    575.5

    110.8

    19.2

    2016

    713.5

    601

    112.5

    18.7

    备注:对照区为农民常规授粉区

    3.3对品质的影响

    在调查产量的同时,2015年-2016年连续2年选取蜜蜂授粉树及树冠基本一致的常规授粉树,随机选择的方式对果实的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蜜蜂授粉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比常规授粉区的对照区有所提高,其中,大枣可溶性固形物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1.7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梨可溶性固形物比人工授粉的果实分别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和0.66个百分点。通过蜜蜂授粉的梨畸形果率比人工授粉的果实大幅度下降,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下降81.3%和96.4%。可见蜜蜂授粉可以提升大枣和梨果实的品质。

    2、蜜蜂授粉对枣果品质的影响检测结果

    年份

    可溶性固形物(%)

    糖度(%)

    授粉区

    对照区

    授粉区

    对照区

    2015

    30

    28.3

    30

    28.3

    2016

    30

    25.1

    20.1

    20.8

    备注:对照区为农民常规授粉区

     

    4、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效益评价

    4.1经济效益:据调查统计,灵宝市大枣蜜蜂授粉区2015年6次,平均每亩农药成本200元,人工投入2.6个,折人、机械等费用109.2元,粘虫带、杀虫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资本及人工投入50元,折合每亩投入合计359.2元;常规授粉区共喷施农药9次,亩农药270元,人工投入3.2个,折人费用134.4元,每亩投入合计404.4元,则蜜蜂授粉示范区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较常规授粉区每亩节省投资成本45.2元。2016年蜜蜂授粉区共施药6次,平均每亩农药成本210元,人工投入2.6个,折人费用109.2元,农药、粘虫带、杀虫灯折合每亩投入50元,折合每亩投入合计369.2元;常规授粉区共施药9次,亩农药270元,人工投入3.2个,折人费用134.4元,每亩投入合计404.4元,则蜜蜂授粉示范区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较常规授粉区每亩节省投资成本35.2元(结果见表3)。加上2015年和2016年产量实测,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分别比农民常规授粉与防治区亩增收443.2元和450元,则2015年和2016年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分别比农民常规授粉与防治区亩增收节支488.4元和485.2元,经济效益显著。

    3、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增收节支情况统计表

    年份

    处理

    亩产量(斤)

    销售价格(元/斤)

    毛收入(元/亩)

    示范区比农民毛收入增加(元/亩)

    人工投入(工/亩)

    人工投入(元/亩)

    绿控资本与人工合计(元/亩)

    亩用药成本(元)

    总投入成本(元/亩)

    成本比对照减少(元/亩)

    2015

    授粉区

    1372.5

    2

    2745.1

    443.2

    2.6

    109.2

    50

    200

    359.2

    45.2

    对照区

    1150.9

    2

    2301.9

    3.2

    134.4

    270

    404.4

    2016

    授粉区

    1427

    2

    2854

    450

    2.5

    105

    50

    210

    365

    39.4

    对照区

    1202

    2

    2404

    3.2

    134.4

    270

    404.4

     

    4.2生态效益:由于实施了多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2015年、2016年大枣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均比对照区化学农药防治次数减少了3次,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30%,同时保护了天敌,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4.3社会效益:由于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大枣质量明显提高,果品中农药残留量降低,保障了食品安全。提高了示范区果农科技素质,带动了周边10000亩枣树病虫害防治水平提升,降低了果农的劳动强度。同时,枣树开花季节,严禁打药,引进蜂农,保证了蜜蜂的安全,在帮助枣树授粉时最大限度的生产枣花蜜,延长了产业链,不仅增加了枣农的收入,还带来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5、存在问题及建议

    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提高大枣的结果数量、产量和果实品质,还可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产业的发展,但当前技术宣传及推广力度仍较欠缺。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补贴机制,一方面要适当补贴蜂农,力促枣园蜂群放养;另一方面补贴枣农,提高枣农对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投入,加大对枣树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申晋山武文卿,等.蜜蜂授粉与喷施赤霉素对枣树坐果及品质的影响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12) : 1308-1310

    2】优质枣生产技术规程 DB13/T481-2002

    3】周琳盛恒斌,等.河南省枣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国果树, 2003(2):42-43                              

     

     

     
  • ·  协会概况
  • ·  信息中心
  • ·  统防统治
  • ·  联系我们
  • ·  会员单位
  • ·  病虫信息
  • ·  植保技术
  • ·  产品展示
  • 河南省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协会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