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又称红头麦、 烂麦头, 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小麦受害后,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另外,有病麦粒对人畜有害,人吃了病麦后,会引起四肢无力、头晕、发热、腹胀、腹泻和呕吐等中毒现象。
一、趋势预测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或田间湿度关系密切,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或大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遇3天或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常会导致赤霉病大流行。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2日-3日、8日-9日全市有小雨,田间湿度大,适宜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和发育;4月16日-17日,全市有小到中雨;20日-22日、25日-26日我市还有2次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对赤霉病菌侵染和病害流行较为有利。加之我市大部分小麦品种抗病性差,引起赤霉病大面积流行的风险很大。
二、防控措施
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可能大面积流行的严峻形势,建议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周密安排,实行“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控策略,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机制,适时组织大面积统一喷药,实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预防赤霉病暴发流行。
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小麦生育期、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水平和地理生态特点,提出详细的分区分时防控方案,为政府指挥大面积预防当好参谋;要全力做好赤霉病高效防治示范区建设,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迅速掀起赤霉病预防宣传高潮,动员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及时预防,最大限度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危害。
预防技术措施:根据当地天气和小麦生育期情况,于小麦齐穗扬花初期赶在雨前喷施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预防,沙河以南麦区间隔7天再喷一次。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要补喷。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均匀,以保证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