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大区域暴发流行性极强的气候性病害,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点,小麦扬花遇阴雨、大雾、浓露等高湿天气,利于其发生。该病在小麦扬花期侵染麦穗,在灌浆中后期显症,造成麦穗局部、半截或全部枯黄,在潮湿情况下,枯穗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致使小麦籽粒腐败变质,产生呕吐素、赤霉烯酮等毒素,造成小麦减产降质,发生严重时,生产的小麦不能食用。
我市小麦品种抗性差,现处于抽穗期,陆续进入扬花期。据气象预报,4月28~30日局部有阵雨降水过程,田间湿度增加,对赤霉病菌集中侵染较为有利。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抓住小麦扬花期这一赤霉病预防的关键窗口期,及时喷药预防,搞好大面积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努力做到应防尽防,能统尽统。
防治适期:小麦扬花期。
防治药剂:每亩可选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25毫升、30%己唑醇悬浮剂8-12毫升、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25-35毫升、25%氰烯菌脂悬浮剂25-50克、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48-60毫升、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0-45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500克/升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25-150毫升、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35毫升、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克等。
亩喷液量:植保无人机不少于1.5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不少于30升,背负式喷雾器不少于45升。重点喷淋小麦穗部。
注意补喷:若遇连续阴雨、高湿天气,在小麦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后,隔5-7天再喷第二次药,喷药后3-6小时遇雨,雨后要及时补喷,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兼治其它病虫害。
一喷多效:田间蚜虫密度大,可每亩添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8-12克、60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4-6毫升、20%呋虫胺悬浮剂25-30克或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5-20克等药剂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