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均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是小麦上主要土传真菌性病害。当前小麦已进入返青期,由于我市麦灌面积较大,加之近段气温的升温较快,高水肥田块有利于纹枯病病菌侵染危害,瘠薄旱地及管理粗放的地块有利于茎基腐病病菌侵染危害,各地应抓住当前防治的有利时机,尽早组织群众搞好防治。
(一)小麦纹枯病:播种出苗后即可侵染危害,主要侵染小麦茎基部,在幼苗初期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到小麦拔节后病斑开始向上扩展蔓延,小麦抽穗后形成云纹花杆状,侵入茎秆,轻者影响养分的运输,重者造成植株后期倒伏或白穗。
据各县(市)区近日调查,全市平均病田率57.9%,较去年同期62.9%减少8%,最高病田率100%;平均病株率8.57%,较去年同期7.69%增加11.4%,最高病株率46%(滑县)。其中滑县平均病株率11.6%,最高病株率46%;汤阴县平均病株率5%,最高病株率30%;内黄县平均病株率6.24%,最高病株率31.9%;安阳县平均病株率12%,最高病株率23%。目前全市己发生面积57.8万亩,与去年同期89万亩减少35.1%。
(二)小麦茎基腐病:侵染初期麦苗茎基部叶鞘变浅褐至褐色,中后期植株下部叶鞘变褐色,向内侵染茎秆可形成不规则褐色斑块,茎秆基部1~2节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若田间湿度较大时,茎节部位可产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据各县(市)区近日调查,全市平均病田率35.4%,较去年同期41.8%减少15.3%,最高病田率65%;平均病株率2.97%,较去年同期3.65%降低18.6%,最高病株率38%(内黄县)。其中内黄县平均病株率3.1%,最高病株率38%;安阳县平均病株率5%,最高病株率15%;滑县平均病株率2.5%,最高病株率5%;汤阴县平均病株率2.5%,最高病株率15%。目前全市已发生面积40.1万亩。
防治指标:纹枯病病株率达15%;茎基腐病病株率达5%。
防治方法:
1、加强麦田管理,合理施肥。丘陵旱地麦苗长势较弱,应尽快加强春耕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促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抗逆力。
2、药剂防治:
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每亩选用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40~50克或2%井冈蜡芽菌水剂稀释500~800倍液或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0%己唑醇悬乳剂15~20毫升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严重地块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选择在晴天无风天气下,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
小麦茎基腐病的地块可选用丙硫菌唑、丙硫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及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防菌,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使用上限兑水30kg,采用电动喷雾器或喷杆喷雾机每亩30kg以上的药液量对准麦株茎基部喷淋,喷匀打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