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均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是小麦上主要土传真菌性病害。
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最初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形成云纹花秆状,病斑若侵入茎壁,造成花杆烂茎,重则病株提前死亡,形成“枯白穗”。
茎基腐病最初麦苗茎基部叶鞘变浅褐至褐色,中后期植株下部叶鞘变褐色,向内侵染茎秆可形成不规则褐色斑块,茎秆基部1~2节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若田间湿度较大时,茎秆节的部位可产生红色或白色霉层。
滑县植保站和测报点2月下旬调查19块麦田,纹枯病平均病株率9.4%,其中小铺乡小铺村、白道口镇西河京、半坡店镇罗堂村病株率分别为52%、23%、21%;茎基腐病平均病株率2.9%,其中半坡店镇罗堂村测报点茎基腐病病株率22%,均已达到防治指标。因连年秸秆还田、耕作、品种抗性等综合因素影响,加之近期土壤墒情较好,对病害侵染和蔓延有利。望各乡镇高度重视,抓住当前小麦返青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的有利时机,迅速组织广大干群开展查治工作。
防治指标:返青至拔节期,纹枯病病株率15%;茎基腐病病株率5%。
防治方法:
纹枯病可选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等进行防治。
茎基腐病可选用丙硫菌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
以上药剂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以每亩45公斤以上、喷杆喷雾机以每亩30公斤以上、植保无人机以每亩5公斤以上的药液量对准麦株基部喷淋,喷匀打透。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